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心得分享 胡湘玲:我們的能源未來

  這次演講的主題是能源,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能源的消耗量也與日俱增,但是地球上所蘊藏之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等在人類的大量開採下,使用年限也只剩數十年或一、二百年,即將消耗殆盡,也因為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地球溫室效應,使地球氣象異常,因此全世界開始要求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基於上述兩種原因,然而,生生不息且潔淨的再生能源,如:風能、水力能、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海洋能等等發展已成為現今重要且迫切的課題。

  講者也提到了我們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比較沒有節約能源的觀念,從我們生活中所居住的房子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大多都是使用水泥所建造的,而水泥是一種難恆溫的材質,導致冬冷夏熱,冬天需要開暖爐、夏天開冷氣情形,相對於,胡湘玲她十年前在德國買了一棟房子,由於她很注重在節約能源方面,強調於特殊功能的材質,加裝隔熱效果的窗戶等等,的確一開始是花了一筆錢,換來的卻是未來的節能,這樣一看是否達到比較好的效益?

  近年來隨著能源越來越重要,核能發電的議題也持續發燒,這讓我們不禁去思考什麼才是對我們的地球最好的能源?當然每件事有優點就會有缺點的一面,如何在之間抓到一個平衡,就是我們應該好好去省思的,追求永續發展、維護環境人人有責,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廖英良先生談獨立書店經營心得

  隨著現代發展,各行各業以追求利潤為主,其中當然包括書店產業。傳統書店的營運,單純以進書價與售價間的差額作為利潤來源。簡單的店面、書架擺放商品,用少許的折扣來平衡開業成本與吸引顧客的必要支出。但由於連鎖企業的蓬勃發展,產業連鎖化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也影響了書店產業,許多的連鎖化的新書店紛紛出現,有別於傳統書店,連鎖書店透過一次向出版社進大量的書,使進貨端的成本能夠壓到最低,並將所壓低的價格一部分轉移到售價的折扣上,如此除了可以維持基本進貨與售出間的價差收入,還能吸引廣大的消費族群,佔據整個圖書市場的大部分。也許吧?現在在連鎖書店有很多書可以選擇,也能獲得較低的價錢,但是相對的也少了較好的服務品質,不再有專業的人向你推薦、介紹一本好的書。

  從這次講者廖英良的經驗分享中,了解到經營一間獨立書店是不容易的,光是理想是不能支撐的,它還是需要金錢作為後盾,沒有錢,書店便無法運作,要將滿腔的抱負付諸於實踐也只是無稽之談。但是廖英良到現今依然還在經營著東海書苑,而且很成功,他告訴了我一件事:「喜歡的事不一定要做一輩子,但是一定要去做!這就是一種熱情。如果一個人有那樣的熱情,想要去主持一個空間,在那個空間當中充滿了知識、充滿了人跟人知性上的趣味,如果有那麼大的熱情就去做吧!」所以,在未來的路上不論是休閒活動、喜歡的事物、工作選擇等等,都要多多嘗試,至少要做過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情,到老了才不會有所遺憾。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低價的代價

  今天上課看了「低價的代價」,這部記錄片調查揭露了據稱在沃爾瑪公司存在的種族和性別歧視、亞洲國家為沃爾瑪生產大量商品貨物的工廠工作條件骯髒惡劣等虐待僱員的現象。同時,這部記錄片的攝製者還把現在常見的被廢棄的小鎮商店和空蕩蕩的街道畫面收入鏡頭之中,以此突顯這家巨型折扣商品連鎖店對美國全國的小型商家企業造成的衝擊和影響。

  雖然台灣沒有沃爾瑪,但下次當我們逛家樂福等量販店時,或許也該思考類似的問題。也許吧!大型量販店東西比較齊全,你可以在這就一次就買齊你所需要的物品,也可以得到較低的價錢,但在這麼大的店家,你想服務品質會好嗎?就以我曾經在大X發遇過事情來談好了,當初我為了買一個鞋櫃跑了好幾趟大X發,想要的貨物都是缺貨,想詢問店員每個都敷衍了事,遲遲等了30分鐘才有人處理、訂貨,一個月期間我打了三通電話都不了了之,最終才告知商品斷貨,根本沒人"主動"通知消費者,彼此互相推卸責任,經理跳出來處理也只是讓我已8折購買其他商品,這件事讓我感到消費者權益被剝奪,因為這件商品我很需要,我寧願多花一點錢也不想久等,最後還沒買到,卻只以折扣來補償。因此,我很懷念小時候家裡附近的雜貨店,雖然小小間、東西不多,但是老闆娘總是很親切,充滿了人情味,雜貨店對我而言就是個開心的地方、我的童年。

  為了維持低成本,剝奪員工福利,禁止員工成立工會,同時將員工保健醫療成本轉嫁給政府,廣大的停車場更成為治安死角,種種節省成本的措施無可避免地對人與環境產生傷害,就是所謂「為了低價所付出的代價」,這樣我們下次購物時,還會選擇低價優先嗎?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詹武龍:從大埔事件看台灣永續-環境,糧食,經濟與憲政危機

  這禮拜老師請到詹武龍老師來演講,和我們分享他在大埔事件中看到的隱憂,談《大埔事件看台灣永續》。我是個很少去接觸這些議題的人,只能能從電視、新聞上淺淺地了解,很多黑暗面和內幕完全不知道,經過今天的演講,才了解大埔事件並不是表面那麼單純,它拆掉的不只是房子,還包括憲政、環境、糧食與經濟的未來等等,這些都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不重視土地與糧食的效應,遺禍的不只是子孫,而是我們這一代就要面臨的衝擊。

  大埔發生的事其實跟國土政策有深刻的關聯,浮濫的土地徵收,造成中央與地方政府不思解決財政問題,甚至以推動合宜住宅及新市鎮之名,大行炒地皮之實,這樣的事件是一個不可逆的毀滅作為。然而,當農地因為政策的導向成為炒作的標的,在虛幻的利益中也賠上了台灣的永續。

  以前的我聽到相關的事,都只是聽聽就好,總抱持著:「因為這又不關我的事?」,沒想到竟然大錯特錯,老師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政府的權力來自於人民」,換個角度想,假如今天事情是發生在我身上,面對侵害人民基本生存權益的背信政府,身為人民的我們不採取一些不服從的行動,那我們真要顛倒過來變成政府的奴隸,台灣未來又何在?在此,想想我們如何在生病的台灣社會為這片土地做點什麼,以及我們如何一起堅定的繼續走下去,負起身為一位公民的一點點責任和權力,為一個更好的明天而努力。